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只有建立一个多方协商机制,才是一个长久的方式。储朝晖所说的“多方”,包括幼儿园、当地居民、社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长期使用的是政府一口价,这个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多方协商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现在规定的750块钱,对有的幼儿园来说不够,对有的幼儿园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多方协商,各方面得是平等的,幼儿园不能太强势。
此外,北京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梁雅珠等多位专家认为,调整幼儿园资源配置,增加幼儿园数量,提升幼儿园质量。改变目前这种供求关系,“让家长有的挑”,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赞助费的由来和争议
1997年,北京市制定一级一类园月收费标准为230元。“1997年以后陆陆续续就有收捐资助学款(即赞助费)的,我们在2000年左右也就开始收了。”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看来,用230块钱来维持幼儿园正常运转,差的不是一丁点儿。
15年间,赞助费从几百块钱一路涨到几千、上万块钱。
在收赞助费的时代,政府负责教育部门办园的一部分工资,即“国拨工资”。国拨工资一般不会超过2000元。据冯惠燕介绍,北京市第一幼儿园一名教师的工资在四五千元,老师大部分工资要靠幼儿园自筹,而自筹也只能靠收赞助费。
此外,幼儿园的日常开支,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赞助费,“当时捐资助学款确实解决了我们学前教育中存在的资金匮乏的问题。”冯惠燕说。
后来,有些幼儿园就拿赞助费作为入学门槛。冯惠燕说:“来的人太多了,怎么办?用这个政策挡一下。”“北京市的入托难、入托贵,跟赞助费都有关系。”
然而,一直以来,赞助费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里,将赞助费视为“乱收费”行为。
失败的收费改革
据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介绍,2000年,政府实际上就意识到了收费标准过低的问题。而后,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和北京市发改委曾尝试改革,北京有的幼儿园开始体改试验,主要进行收费制度改革。
2003年,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开始体改试验。参与体改的幼儿园大部分只收600元的保育费和150元特色费,总共750元。这样的收费,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维持了6年。
到2009年,为了生存和发展,“我又要求改回来了。”冯惠燕说,“改回来”有些迫不得已,因为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