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号:GB/T 26270-2010,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试用的标准测试信号。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面、有线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接收设备测试。数字电视投影显示器和投影机用的相应测试信号可参照执行。
英文名称: | Standard test signals for digital television receiving equipment |
中标分类: | 通信、广播>>广播、电视设备>>M74广播、电视发送与接收设备 |
ICS分类: |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音频、视频和视听工程>>33.160.25电视接收机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11-01-14 |
实施日期: | 2011-06-01 |
提出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归口单位: | 全国数字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主管部门: | 全国数字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起草单位: | 天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北京牡丹视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李桂苓、张素兵、徐岩、刘全恩、徐康兴、李彦、王方、田晨燕、汪莉 |
页数: | 44页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1-06-01 |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数字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北京牡丹视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桂苓、张素兵、徐岩、刘全恩、徐康兴、李彦、王方、田晨燕、汪莉。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857—1993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ITU-RBT.601-3:1992,EQV)
GB/T14919—1994 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ITU-RRS.646-1:1992,EQV)
GB/T17191.2—1997 信息技术 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第2部分:视频(ISO/IEC11172-2:1993,IDT)
GB/T17191.3—1997 信息技术 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第3部分:音频(ISO/IEC11172-3:1993,IDT)
GB/T17975.1—201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系统(ISO/IEC13818-1:2007,MOD)
GB/T17975.2—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视频(ITU-TH.262:1995,IDT)
GB/T17975.3—2002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3部分:音频(ISO/IEC13818-3:1998,IDT)
GB/T20090.2—2006 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视频
GB/T22726—2008 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
GB/T26271—2010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亮度与色差信号重合度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GB/T26273—2010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音视频同步性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SJ/T11180—1998 音频和视听设备数字音频特性基本测量方法
SJ/T11324—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
GY/T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156—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GY/T230—2008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请到 http://www.bzbz.net/search/ 搜索下载标准下载库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