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特区政府果断推出两项楼市调控措施,一方面提高额外印花税的税阶,并将适用期延长至3年;另一方面推出全新的买家印花税,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注册的公司购买香港住宅,需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从需求方面抑制风险。张淑娴认为,政府调控楼市,限制外资买楼的作法正确。
谢国梁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也担心热钱涌港会增加香港股市及楼市的市场风险,并会引发通胀问题,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他分析,香港股市如继续往上炒,就会与实体经济脱节,产生泡沫风险;股价上升亦会刺激楼市,若美国经济复苏,利率回升,楼价将出现很大调整风险;而资产价格上升必推升通胀,给联系汇率制构成新压力。
此外,他指出,美联储推出Q E3,美元短期内会有较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会有新一轮的升值压力。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港元兑人民币贬值,香港的资产价格往上冲,会抵销汇率贬值带来的资产贬值的影响,这又会带来资产泡沫的压力。
对于热钱带来资产泡沫问题,特区政府已经在积极防范。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0月28日撰文指出,特区政府和金管局已有政策措施应对资金流入可能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为了维持银行体系稳定,金管局已多次推出逆周期的监管措施来收紧银行按揭贷款的准则,以防范银行因资产价格上升而过度放贷,并会视乎市场发展推出进一步的措施。
“热钱借港进内地”香港业界不认同
香港不少业界专家学者表示,本轮热钱涌港的重要目标是香港股市。“在外国投资者眼中,投资港股即投资中国。”雷鼎鸣说,因中国有资本账限制,外资把资金投入港股,买入中资股,看好国内经济和企业盈利前景。热钱会以炒股为主,因炒楼脱手较难,“股市升得快,资金就会马上沽货套利”。
不过,内地有部分专家和媒体认为,热钱只是将香港作为中转站,其最终的目的地是中国内地。对此,张淑娴一笑置之,她与多位香港金融界人士都不认同。
张淑娴表示,热钱涌入香港炒人民币升值,并不意味着资金会涌入内地。她解释说,由于香港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而市场始终认为将来港元会与美元脱钩,改为和人民币挂钩,因此通常来说,当人民币大幅升值,市场就会炒作港元与美元脱钩,这并不一定是炒即时脱钩,但是将来一旦脱钩,港元就有升值压力。张淑娴认为,热钱以香港作中转,着眼内地的说法不太合理。
谢国梁也表示,内地经济正经历调整,股市低迷,而且内地股市由于制度性原因,市场不透明而且内幕交易频生,上市公司又不派息,投资价值相对较低;楼市方面控调不会轻易放松,热钱流入内地可炒作的项目不多,又有外汇管制,因此尽管不排除会有热钱想流到内地,但诱因不足。
尽管认为“热钱大军压境,借道香港伺机入内”的说法不足信,但香港不少专家学者希望,香港和内地要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热钱游资袭扰。两地有关部门应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控制资产市场的价格,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严控游资投机。
阴霾虽言厚,有风自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