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郑建玲)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商品流通业特有职业《商品监督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与会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商品流通业知名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理念、营造优质商品消费环境和培养专业商品监督人才这3大核心议题,对中国商业联合会已经编写完成的《商品监督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报批稿)内容进行了全面探讨,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其间,还成立了《商品监督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起草委员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说,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现代流通业的很多领域已经与传统流通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商品监督管理工作职能要求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需要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专业能力,来支撑流通企业切实履行对商品监督管理的职责,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以保证商品特别是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中国商业联合会有关专家经过调研获取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县以上城市约1.7万个批发市场和5万个集贸市场、逾2.5万个商场和8万个超市以及127.3万个乡镇食杂店、103.6个街道食杂店和38.7万个社区食杂店,都建立了商品监督员岗位,再加上我国餐饮业、饭店、宾馆及无店铺经营企业等也都设有的商品监督员岗位,我国有一个超过百万人的从事商品监督工作的庞大队伍。如何加强对这些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并对他们所掌握的商品质量、标识、价签、包装、计量、知识产权、商品准入及退换货知识等进行专业考核,提高他们的理念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流通企业完善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培养专门人才、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制定出台《商品监督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让商品监督员这一岗位职业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基于此,中国商业联合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国家职业标准编写计划,启动并完成了《商品监督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工作,并力争通过此次研讨,使该标准更具有整体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点,推动我国流通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