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库
您的位置首页 > 标准百科
站内搜索:

GB 3836.9-200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9部分:浇封型“m”

2012-06-08   发表:

标准编号:GB 3836.9-2006,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是GB 3836的第9部分,修改采用IEC60079-18:2004,是对GB 3836.9-1990的修订。 本标准规定了浇封型“m”电气设备、电气设备部件和Ex件的结构和试验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对GB 3836.1通用要求的补充。

英文名称: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 - Part 9: Encapsulation “m”
替代情况: 替代GB 3836.9-1990
中标分类: 电工>>低压电器>>K35防爆电器
ICS分类: 电气工程>>特殊工作条件用电气设备>>29.260.20易爆环境用电气设备
采标情况: 等同IEC 60079-18-2004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06-12-01
实施日期: 2007-06-01
首发日期: 1990-08-27
提出单位: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检测监督检验站、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煤科总院重庆分院、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等
计划单号: 20010823-Q-604
页数: 24页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 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若干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隔爆型“d”;

——第3部分:增安型“e”;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

本部分是GB 3836的第9部分,等同采用IEC 60079-18:2004(第二版)。

本部分对IEC 60079-18:2004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 60079-18:2004的前言;

——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代替GB 3836.9-199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9部分:浇封型电气设备“m”》。

本部分与GB 3836.9-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IEC 60079-18:2004(第二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规范性附录(附录B:试样分配)和资料性附录(附录A:“m”型设备用复合物的基本要求),本部分的附录C(规范性附录)代替原附录A。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 9364(全部)、GB/T 1408.1-1999、GB/T 6935.1-1997、GB 9816-1998、GB/T 17571-1998、ANSI/UL 248-1等内容;

——在“术语和定义”方面,增加了“自由表面”、“正常运行”、“孔隙”、“净空间”、“开关触点”等术语,删除了“埋封”、“灌封”、“浇封的完整性”、“浇封间距”等术语,将“浇封剂”定义为“复合物”;

——在技术内容方面:增加了第4章;对复合物的要求中,增加了对部件进行预先除锈和酸洗处理,以使用复合物与部件正确粘接;设备在最高温度时的绝缘强度根据IEC 60243-1测定;属于外壳部分以外的“m”型设备的复合物应满足GB/T 11026.1和IEC 60216-2的要求,浊国庆节指数IT值符合IEC 60079-0中7.1.2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等效标准;用作试验样品的复合物的颜色的变换将影响复合物的性能;在第6章温度中增加了通则、温度极限、极限温度测定、试样的最高表面温度、复合物中元件的温度等内容;第7章对于可能故障的测定内容进行了充实,细划为故障检查、可靠部件、可靠隔离距离等内容;对于浇封间距,内容有所增加,更为具体,确定电压的范围0~10000V,另外对通过固体绝缘的间距、浇封型中的自由间隙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增加了表2“净空间对应的复合物最小厚度”,对于保护等级“ma”、“mb”做了具体规定;增加了表3“自由表面和部件/导线之间的复合物厚度”;表4和表5“复合物的隔板和或自由表面与部件/导线之间的复合物厚度”,增加了带金属外壳的“m”设备、带塑料外壳的“m”设备、电机绕组等内容;此外,对“电池和蓄电池部分”,内容也有所增加,增加了开关触点、外部连接、保护装置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归口。

本标准由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检测监督检验站、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煤科总院重庆分院、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浙江仓正防爆电器有限公司、飞微防爆电器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穆大玉、徐建平、邓永林、章平谊、刘晓波、刘兵、高国喜、赵红宇。

本部分于1990年首次发布。

请到 http://www.bzbz.net/search/ 搜索下载标准下载库的标准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下载分类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