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下载库
您的位置首页 > 标准百科
站内搜索:

GB/T 3406-2010 石油甲苯

2012-05-02   发表:

标准编号:GB/T 3406-2010,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甲苯的产品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用作化工原料和溶剂的石油甲苯。

英文名称: Petroleum toluene
替代情况: 替代GB 3406-1990
中标分类: 石油>>石油产品>>E49其他石油产品
ICS分类: 石油及相关技术>>75.140石蜡、沥青材料和其他石油产品:
采标情况: ASTM D5606-2001(2006),MOD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11-01-10
实施日期: 2011-05-01
提出单位: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
归口单位: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1)
主管部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1)
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起草人: 康茵、方虹、钟孚、李艳红、章小燕
页数: 12页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5-01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5606—2001(2006)《用于生产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甲苯规格》。

本标准根据ASTM D5606—2001(2006)重新起草,本标准与ASTM D5606—2001的结构差异参

见附录A。

本标准与ASTM D5606—2001指标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第1章范围1.2对本规格中所有极限的规定。原因:目前各级标准的编写和检测结果的

判定均遵守GB/T1250—1989的有关规定,不必在标准中单独列出;

———删除第1章范围1.3查阅OSHA 条例和所有物质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原因:已增加第

7章安全;

———删除第1章范围1.4本标准中的标准值与参考值。原因:不必在标准中单独列出;

———在第2章中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

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1816《苯类产品中性试验》,GB/T2013《苯类产品密度测定

法》,GB/T3209《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

则》,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

收规则》,SH/T0253《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0604《原油和石油产

品密度测定法(U 型振动管法)》,SH/T0630《石油产品溴价、溴指数测定法(电量法)》,

SH/T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SH/T1551

《芳烃中溴指数的测定 电量滴定法》,SH/T1767《工业芳烃溴指数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原因:增加检验项目和第6章;

———在第2章中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29试验数据采用与本规格相符的有效数字的方法。原因:

目前各级标准的编写和检测结果的判定均遵守GB/T1250—1989的有关规定;

———在第2章中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OSHA 条例。原因:将其作为参考文献;

———增加第3章产品分类。原因:增加一个品种;

———第4章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增加一个品种(Ⅱ号)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原因:石油甲苯除用作生产TDI,还有很大一部分作溶剂用,因此在Ⅰ号品种基础上增加一个品种(Ⅱ号);

———Ⅰ号品种由乙苯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3%和二甲苯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5%修改为C8 芳烃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5%。原因:为使Ⅰ号和Ⅱ号烃类杂质含量的检测项目相对应。根据实测数据,C8 芳烃含量可以达到不大于0.05%;

———Ⅰ号品种酸洗比色指标由通过2号修改为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的标准溶液。原因:使Ⅰ号和Ⅱ号酸洗比色指标表述方式一致;

———Ⅰ号品种增加总硫含量指标。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Ⅰ号品种增加蒸发残余物指标。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Ⅰ号品种增加中性试验指标。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Ⅰ号品种增加溴指数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参考JISK2435-2—2006标准指标设定;

———删除第5章关键词。原因:按照国家标准编写规则要求;

———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原因:控制产品质量;

———增加第6章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原因:控制产品质量;

———增加第7章安全;原因:石油甲苯属危险化学品第3类易燃液体和第6类有毒品;

GB/T3406—2010

本标准代替GB3406—1990《石油甲苯》。

本标准与GB3406—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

———本标准中Ⅰ号代替原标准中优级品,增加纯度指标,苯含量(质量分数)由不大于0.05%修改为不大于0.03%,非芳烃含量(质量分数)由不大于0.20%修改为不大于0.1%,删除密度指标,删除博士试验指标(见第4章表1,1990年版的3.2);

———本标准中Ⅱ号相当于原标准中一级品(见第4章表1,1990年版的3.2);

———蒸发残余物指标由不大于5mg/100mL修改为不大于3mg/100mL(见第4章表1,1990年版的3.2);

———增加溴指数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见第4章表1);

———增加检验规则(见第5章);

———增加安全要求(见第7章);

———增加附录A。

本标准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本 标准主要起草人:康茵、方虹、钟孚、李艳红、章小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下载分类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