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号:GB/T 24870-2010,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干基)近红外测试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测定、结果处理和表示、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测试报告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干基)的快速测试。
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英文名称: |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at determination in soybean—Near-infrared method |
中标分类: | 农业、林业>>粮食与饲料作物>>B20粮食、饲料作物综合 |
ICS分类: | 食品技术>>67.060谷物、豆类及其制品 |
采标情况: | MOD 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 39-20:1999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10-06-30 |
实施日期: | 2011-01-01 |
提出单位: | 国家粮食局 |
归口单位: |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主管部门: |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起草单位: | 河南工业大学、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检测中心、辽宁省粮油质量检验所 |
起草人: | 王金水、吴存荣、邬斌、闵国春、乔丽娜 |
页数: | 12页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1-01-01 |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39?20:1999《大豆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测定 近红外反射法》(英文版)(AACC Method39?20:1999 Near?infraredreflectancemethodforproteinandoildeterminationinsoybeans)。
为方便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为了与我国现有标准的系统性相一致而改变了标准名称;
---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 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在不影响标准比较的前提下,改变了部分文本结构,将原标准中第1章目的调整为本标准的第4章原理;将原标准中的第2章仪器调整为本标准的第5章仪器设备;将原标准中的第3章步骤调整为本标准的第6章测定,并增加了相对应的二级及三级条目编号;
---用GB/T14489.2代替了原标准中的Method44?61A,因为两者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是一致的;
---用GB/T14488.1代替了原标准中的Method30?25,因为两者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是一致的;
---用GB/T5497代替了原标准中的Method44?15A,因为两者所采用的测试方法也是一致的;
---用GB/T24895《粮油检验 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代替了原标准中的AACC Method39?10,因为AACC Method39?10标准中限制了使用近红外透射型仪器;
---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近红外反射类的限定,如在目的中的反射;
---修改了原标准中对样品粉碎设备的规定,以便于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近红外分析仪;
---增加了第1章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7章结果处理和表示、第8章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第9章准确性和精密度和第10章测试报告;
---取消了5.3有关微型计算机的规定;
---为了便于使用及对照,将原标准中涉及的有关AACC 标准方法作为参考资料附于本标准之后。
本标准是建立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的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快速测试方法,对于仲裁检验应以国家标准已规定的常规方法,即GB/T14489.2和GB/T14488.1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检测中心、辽宁省粮油质量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水、吴存荣、邬斌、闵国春、乔丽娜。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5497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GB/T14488.1 植物油料 含油量测定
GB/T14489.2 粮油检验 植物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
GB/T24895 粮油检验 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
请到 http://www.bzbz.net/search/ 搜索下载标准下载库的标准